海洋产业与相关重装备制造业是临港的传统产业,与之对应的是较早来到临港的海事海洋电力电机建桥这五校。临港新片区创新发展的要求中提到“鼓励高水平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所以陆续有了交大中英学院和央美中法学院的落地。
跨境金融要在临港先行先试,于是上海财大滴水湖金融学院开班。
因此,浦东新区人大代表张宏提出建议:在临港新片区组建上海航空航天大学!
“人才高度决定事业高度,建议整合上海本地现有航空航天专业院校资源,在临港新片区组建“上海航空航天大学”,依托新片区大飞机产业集聚优势,实现“产学研用”相融合,深度融入临港新片区,为国家、为上海培养大飞机产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助推大飞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代表建议
临港新片区国产大飞机产业发展依托我国民用航空产业的两大主要载体——中国商飞和中国航发商发,坚持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集聚了一批旗舰型、标杆性重大项目,逐步形成“新片区大飞机园”、“商用航空动力产业区”和“X”个协同发展区的“2+X”总体布局。目前产业规模发展迅速,2022年,临港新片区航空航天产业工业总产值103亿元。其中,上海飞机制造公司产值约92亿元。计划2023年,C919下线8架,交付6架,预计产值42亿元。ARJ21交付30架,产值84亿元。
从招商情况看,自新片区挂牌以来,临港民用航空产业链呈集聚态势,已经累计签约航空产业项目50余家,协议涉及投资金额超432亿元,包括总投资70亿元的中国建材集团航空复材制造基地,总投资220亿元的东航集团设备研发和生产基地等7个项目。目前围绕大飞机、发动机总装,已涵盖飞机和发动机总装、机身部段、航空新材料、机载系统、航空物流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签约入驻产业园,积极发挥产业集聚作用,助力临港新片区国产大飞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通过调研临港新片区大飞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普遍反应航空人才紧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调研也了解到,目前上海本地开设航空航天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不多,从业人员大多数要从外省市招录,企业招录成本较高。
对策建议:大飞机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引领大飞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时不我待。临港新片区建设大飞机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离不开研究型大学的贡献。近年来新片区大飞机产业规模逐步提升、产业集群效应初显,大飞机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如火如荼,对高水平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国内航空人才紧缺,且基本来自外省市重点高校,上海亟需一所与大飞机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深度融合为特点的地方创新型、研究型大学,以满足上海航空科技人才发展需求。
来源:航佳技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