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客!

登录

|

免费注册

CN
EN
021-62226107
Alternate Text

首页 >

展会论坛 >

2026上海第二届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展览会

2026上海第二届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展览会
2026上海第二届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展览会
举办周期:一年一届
展商数量:1k+
参观人数:3.5w+
17800.00 / 9平方米
标展
1800.00 / 平方米
光地
温馨提醒:本站部分展会、论坛信息来源网络,举办时间和地点有一定的变更风险,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展会介绍
|      展位信息   
|      展商名录  
|      展会资料
|      参展流程
|      往期回顾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航空航天领域始终代表着探索未知、突破极限的先锋力量。从莱特兄弟首次试飞开启航空新纪元,到加加林搭乘东方一号飞船实现人类首次太空飞行,再到如今商业航天蓬勃发展,每一次重大跨越都深刻改变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与自身的生活方式。展望未来,航空航天领域正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风口浪尖,即将展开一幅波澜壮阔、超乎想象的发展画卷。

一、技术突破:迈向极致性能与无限可能

(一)航空动力革新:高超声速与绿色能源并行

高超声速飞行成为现实:在未来,高超声速技术将彻底改写航空运输版图。飞行器速度有望突破 5 马赫甚至更高,实现全球任意地点 2-3 小时内直达。美国正在研发的 X-51 驭波者、俄罗斯的先锋导弹等项目,已经为高超声速技术积累了大量数据与经验。未来,基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组合循环发动机等先进动力系统的民航客机、货运飞机将投入使用,大幅缩短洲际旅行时间,加强全球贸易往来,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迈向新高度。

绿色航空动力兴起: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航空业将加速向绿色能源转型。电动飞机将从小型通用航空领域起步,逐步拓展至支线客机。通过改进电池能量密度、研发高效电动推进系统,电动飞机将实现中短程航线零排放飞行。同时,氢燃料电池技术也将在航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氢气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将为大型民航客机提供可持续动力,助力航空业大幅降低碳排放,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航天推进技术飞跃:开启深空探索新征程

可重复使用火箭常态化:SpaceX 的猎鹰 9 号火箭通过可回收技术,将发射成本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以上,开启了商业航天的新时代。未来,可重复使用火箭将成为主流,更多航天企业将掌握并优化这一技术。火箭的复用次数将进一步提升,从目前的数次增加到数十次甚至上百次,大幅降低太空进入门槛,为卫星星座部署、太空旅游、星际探索等活动提供廉价、可靠的运输服务。

新型推进技术崭露头角:为满足人类对深空探索的需求,核热推进、电推进等新型航天推进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核热推进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热量加热工质,产生强大推力,可使航天器在更短时间内抵达火星、木星等遥远天体,缩短星际旅行时间,降低宇航员所受辐射风险。电推进则通过电场加速离子产生推力,虽然推力较小,但具有极高的比冲,适用于长期、低推力的太空任务,如深空探测器的轨道转移、小行星采样返回等。

(三)材料与结构创新:打造轻量化、高强度飞行器

先进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先进材料将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这些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高温、耐腐蚀等优异性能,能够大幅减轻飞行器重量,提高燃油效率与航程。在航空领域,新型客机的机身、机翼将更多采用复合材料制造,降低结构重量的同时提升飞机的气动性能与安全性。在航天领域,复合材料将用于制造更轻薄、坚固的卫星结构、火箭箭体,提高航天器的有效载荷比,降低发射成本。

智能材料与结构赋能:智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压电材料等将为航空航天带来新的变革。形状记忆合金可根据温度变化恢复到预先设定的形状,用于制造自适应机翼、可展开的航天结构等,提高飞行器的性能与可靠性。压电材料则能将机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可应用于飞行器的振动控制、能量收集等领域。同时,智能结构技术将使飞行器能够实时感知自身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自动调整结构参数,实现最佳性能,提升飞行安全性与效率。

二、产业发展:商业航天崛起,产业生态繁荣

(一)商业航天蓬勃发展,重塑航天经济格局

卫星互联网构建全球信息网络:以 SpaceX 的星链、OneWeb 等为代表的卫星互联网项目正在改变全球通信格局。未来,数万颗低轨卫星将组成庞大的星座,为全球提供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消除数字鸿沟,使偏远地区、海洋、空中等传统通信盲区也能享受到便捷的网络服务。卫星互联网还将与 5G、6G 等地面通信网络融合,形成天地一体化的通信体系,为物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新兴产业提供强大的通信支撑,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太空旅游走向大众化:随着太空技术的成熟与成本降低,太空旅游将从少数富豪的专属体验逐渐走向大众化。维珍银河、蓝色起源等公司已经开启了亚轨道太空旅游的商业化运营,未来,轨道太空旅游、月球旅游甚至火星旅游都将成为可能。太空旅游产业将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如太空酒店建设、太空餐饮服务、太空旅游装备制造等,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与就业机会,同时也将激发公众对航天的兴趣与热情,为航天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航空航天产业链延伸,跨界融合激发创新活力

航空航天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航空航天领域积累的先进技术将加速向其他行业渗透。例如,航空发动机的高效燃烧技术可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提高燃油经济性;航天遥感技术可用于农业监测、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等领域,实现精准农业、智能资源管理;航空航天的可靠性设计与质量管理方法可推广至医疗设备、高端制造等行业,提升产品质量与安全性。通过技术转移与跨界融合,航空航天将为传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推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

新兴产业与航空航天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航空航天的结合将创造出全新的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人工智能可用于飞行器的自主导航、故障诊断、飞行性能优化等;大数据分析能够处理海量的航空航天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如优化航班调度、预测航天器故障等;区块链技术则可保障航空航天数据的安全、可信共享,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此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将在航空航天培训、设计验证、太空探索体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丰富航空航天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三、太空资源开发:开启人类发展新纪元

(一)月球资源开发:建立月球基地,开启地月经济圈

月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随着各国对月球探索的深入,未来将有多个国家和组织在月球表面建立永久性基地。这些基地将具备居住、科研、资源开采等多种功能,成为人类在太空中的重要据点。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中国的嫦娥工程后续任务等都将为月球基地建设奠定基础。月球基地的建设将带动一系列相关技术的发展,如月球表面建筑技术、生命保障系统、能源供应系统等,同时也将促进国际间的航天合作,共同探索月球奥秘。

月球资源开发利用:月球拥有丰富的资源,如氦 - 3、水冰、金属矿产等。氦 - 3 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核聚变燃料,有望成为未来地球能源的重要补充。未来,人类将在月球上建立氦 - 3 开采设施,将其运回地球用于核聚变发电。月球表面的水冰可通过电解提取氧气和氢气,为月球基地提供生命保障和火箭推进剂,降低太空探索成本。此外,月球上的金属矿产如铁、钛、铝等也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可用于月球基地建设和太空制造业。月球资源的开发将开启地月经济圈的建设,推动人类经济活动向太空拓展。

(二)小行星与深空资源探索:拓展人类资源版图

小行星采样与资源开发:小行星富含各种珍贵的金属矿产和水资源,对人类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未来,将有更多的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实施,如日本的隼鸟号系列任务、美国的 OSIRIS-REx 任务等。通过对小行星样本的研究,人类将深入了解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同时也为小行星资源开发提供技术储备。在未来,可能会出现专门的小行星采矿公司,利用机器人技术和太空运输系统,对近地小行星进行开采,将小行星上的资源运回地球或用于太空基础设施建设。

深空资源探索与利用: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将逐步向火星、木星等深空天体进发,探索这些天体及其卫星上的资源。火星拥有丰富的二氧化碳、水冰等资源,未来人类在火星建立基地后,可利用这些资源生产氧气、水和燃料,实现火星基地的自给自足。木星的卫星木卫二被认为拥有巨大的地下海洋,可能存在丰富的水资源和生命迹象,对其探索将有助于人类寻找外星生命,同时也可能为未来的太空移民提供新的选择。深空资源的探索与利用将极大地拓展人类的资源版图,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四、国际合作与竞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

(一)国际合作加强,共探宇宙奥秘

大型国际航天项目合作:未来,国际间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将更加紧密。例如,国际空间站的成功建设与运营就是国际合作的典范,多个国家共同参与,共享科研成果。未来,类似的大型国际航天项目将不断涌现,如联合开展火星探测、建立月球国际科研站等。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可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攻克航天领域的难题,降低探索成本,提高探索效率,推动人类航天事业的共同发展。

商业航天领域国际合作:商业航天的兴起也为国际合作带来了新机遇。各国商业航天企业之间将在卫星发射、卫星应用、太空旅游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开拓全球市场。例如,不同国家的卫星运营商可能会合作建设全球卫星通信网络,共享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与覆盖范围。商业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将促进技术交流与创新,推动全球商业航天产业的繁荣发展。

(二)竞争态势加剧,推动技术与产业升级

国家间航天实力竞争:在航天领域,各国为了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保障国家安全、获取太空资源,竞争态势日益激烈。美国、中国、俄罗斯等航天大国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技术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竞相取得技术突破。这种竞争将促使各国加快技术研发步伐,推动航天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如更快的飞行器速度、更高的航天器性能、更先进的探测技术等,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商业航天企业竞争:随着商业航天市场的不断扩大,全球范围内的商业航天企业数量迅速增长,竞争也愈发激烈。企业之间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市场拓展等方面展开角逐,如在卫星互联网领域,SpaceX、OneWeb 等企业竞争激烈,不断优化星座设计、降低运营成本,以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商业航天企业的竞争将激发创新活力,推动航天产业向更加高效、低成本、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优质、多样化的航天产品与服务。

航空航天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技术突破将引领人类迈向更高的天空与更远的宇宙,产业发展将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太空资源开发将为人类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国际合作与竞争将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逐梦苍穹的征程中,人类将不断突破自身极限,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航空航天技术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引擎。

展程全景
1、航空航天装备展区:
商用飞机、通用航空飞机、无人机,、各种低空装备、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运载火箭、火箭研制发射一体化系统、航天运输系统、发动机,印制电路板、新型储能、嵌入式产品、波晶显示器、实时显控、SMT表面贴装设备、光电吊舱、卫星技术。

2、航空航天电子设备与系统展区:
机载计算机、仿真测试、训练模拟器、高速相机、机载雷达、显示器、机载电子元器件、连接器、电缆组件、传感器、微特电机、通用元件、电磁兼容、北斗导航、通信导航、飞控系统、雷达系统,光电探测系统、座舱显示控制系统、机载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火力控制与指挥任务系统,、综合数据管理系统和电子战系统。

3、航空新材料展区展区:
复合材料、合金材料、碳钎维材料、钛金属、蜂窝处理、高材料、3D打印材料、超导和纳米材料、屏蔽材料、电子新材料、靶材技术、高分子材料及制品、轻型合金材料及制品、高温结构材料及制品、金属电子材料、半导体封装材料、焊接材料、喷涂材料等。

4、航天航空检验/检测和测试/测量展区:
航空计量、校准、检测仪器、环境试验设备、无损检测设备、数字化测量、自动光学检测、激光跟踪仪、坐标测量仪、影像投影仪、激光干涉仪、量仪量具、圆柱度仪、仿真测试、数据采集、信号分析等各类仪器设备、各类数控机床、特种加工数控设备,激光加工、增材制造、精密加工、航空结构件、精密模具及配件、3D打印、表面处理设备、组部件装配、自动化装配、发动机试验、人机界面、工业机器人、动力传动、何服系统、运动控制、驱动系统。

5、维修设备与工具展区:
机库、维修库工程与技术支持及解决方案、测量与检测设备、监控设备及仪器、机场地面勤务设备、特种专用车辆、物流传送系统及处理设备、登机桥、活动梯、升降机,牵引机、辅助动力 (APU) 设备、地面支持设备、飞机清洗及除冰设备。

6、航空内饰展区:
客舱管理系统、清洗、驾驶舱门、连接器、设计工作室、环境系统/空调、地板、食品/食品服务设备、厨房与厨房设备、在飞行中娱乐和通讯、室内油漆与防蚀、座椅、软装饰、隔音设备、制服、窗帘和古叶窗、线路和光纤光学。

同期展会
参展联系方式
联系人:Alice
电话:+86-21-62226107
邮件:webmaster@airparts.cn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版权并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航空器材网仅为信息发布平台,除无法溯源的信息外,我们均备注了信息来源;如图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info@airparts.cn或021-62226107进行删除。
展会客服-Alice
联系电话:021-62226107
小图 大图
联系邮件
距离开幕还有:168天

展会时间:

4/23/2026 至 4/25/2026

展会地点:

中国上海

展馆名称:

上海汽车会展中心

主办方:

Alternate Text Alternate Text
021-62226107
134-72838684
新手上路
用户注册 密码找回
用户中心
如何下单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Alternate Text
info@airparts.cn
Alternate Text
上海市浦东新区浩宇路919号A1楼318
扫码联系
Copyright © 航空器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4937号 | 沪ICP备20210377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