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国家“十四五”期间102项重点工程之一,该项目同时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浙江省引领性重大产业布局中的核心工程。项目的启动,意味着浙江在“航空维修”及“大飞机”高端制造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填补了区域内高附加值航空产业的空白。
此次新建的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聚焦航空发动机维修与再制造,被视为航空产业链中的“核心引爆点”。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浙江省最大的、华东地区重要的国际化智慧型航空维修基地,进一步助力本省深度融入国产“大飞机”产业链体系,形成涵盖检测、维修、创新研发等多维度的综合服务能力。
中心的落地不仅将提升浙江航空维修产业整体能级,也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包括高端制造、临空经济、航空服务和科技研发等多个领域,从而构建起具有规模效应的现代航空产业集群。
长龙航空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这一进阶转型的关键过程。自2013年客运首航以来,长龙航空打破浙江省无本土航司的局面,从仅有3架货机起步,成长为拥有74架客机、覆盖660余条国内外航线的中大型航空公司。企业连续四年蝉联浙江省现代物流业亩产效益“领跑者”,被誉为“雄鹰企业”,并成功从临空经济的“拓荒者”跃升为航空产业链的“链主企业”。
此前,长龙航空总部基地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包括大型维修机库、研发楼以及配套机坪,全面补足了杭州机场在“航空维修”能力上的短板。2023年7月,该项目的公用型保税仓库顺利通过验收,为“保税仓储+维修”及“保税仓储+减免税”业务模式落地提供支撑。
此次正式启动的项目二期——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总用地约338.7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规划为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将专注于“大飞机”关键部件的试验、检测、维修与技术研发,预计于2025年竣工投产。
依托航空维修核心能力的快速崛起和大飞机战略的深度融合,长龙航空正助推浙江省实现航空制造业由“跟随”向“引领”的跃升,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航空产业新格局。
来源:互联网